醋,又稱醉、醯、苦酒、米醋,起源於中國,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。中國各地物產氣候不同,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。明末清初鎮江香醋、山西有機醋、福建紅曲米醋與保寧醋並列為清代流傳至今的“四大名醋”
所謂醋文化,是以醋為載體,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,是醋與文化的默契結合,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,也就是與醋相關的法典,製度,傳說,風俗習慣,禮儀禮節,語言文學,典章故事,以及其所帶來的心理反射和聯想的總和,它不僅包括價值觀,語言,知識等精神層麵,還包括所有相關的物質對象。醋文化,是醋與文化的默契結合,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。山西人和醋有著深厚的友誼,在全過而言,山西醋廠多,產量大,故稱之為醋鄉;山西醋曆史悠久,香酸可口,人人愛吃,故稱之為醋更香。
晉陽(今太原)是我國食醋的發祥地,史稱公元前八世紀晉陽已有醋坊,春秋時期已遍布城鄉,至北魏時《齊民要術》共記述了二十二種製醋方法。當時,製醋、食醋已成為山西人生活中的一大話題。《本草綱目》等古籍中有許多關於醋的記載,民間中流傳著許多關於醋的掌故。唐宋以後,由於微生物和製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,至明代已有大曲、小曲和紅曲之分,山西有機醋以紅心為製醋用曲,該曲集大曲、小曲、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為一體,所釀之醋的馳名者為“溢源慶”。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,“溢源慶”所釀之醋被指定為專用醋,使因改部分白醋為熏醋,其風味大增,後世稱為暖和法熏醋。清順治元年(1644年),梗陽(今清徐又稱清源)“美和居”改新醋陳釀工藝為“夏伏曬、冬撈冰”,形成該字號食醋的獨特品味,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。
與其它名優食醋工藝的主要不同點有四:一、以曲帶糧,原料品種多樣;二、曲質優良,微生物種豐富;三、熏酷技術源於山西,熏香味是山西食醋的典型風味;四、突出陳釀,以新醋陳釀代替簇酷陳釀。所以,山西有機醋的典型風味特征為:色澤棕紅,有光澤,體態均一,較濃稠;有本品的醋香、酯香、熏香、陳香相互襯托、濃鬱、協調、細膩;食而綿酸,醇厚柔和,酸甜適度,微鮮,口味綿長,具有山西老陳醋“香、酸、綿、長”的獨特風格。